服务热线400-028-2850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经达动态

更多 >
[2017-02-17]
浅谈UBI车险
[2016-12-23]
UBI的发展之旅
行业新闻
细说互联网车险发展三部曲
发布时间:2017-11-24阅读次数:3274来源:上海经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燕梳老人

来源:分子实验室

 

互联网保险作为行业的热点被广泛关注,但真正的定义尚不明确,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在争议到底是互联网+保险,还是保险+互联网,在此基础上的互联网车险更是说不清楚,我试图从保险从业者的角度分三阶段来阐述一下对互联网车险的一点认识和对未来的一些猜想。

 

当下

 

当前的互联网车险是传统车险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解决的是交易效率问题,体现的是推销思维,展示的是渠道,互联网更多体现的特征是工具属性。


1.数据和现象

据中保协发布的《2016年财险电商市场基本情况报告》,在79家财险公司中,有60家主体经营网销,实现保费收入502.3亿元,其中车险保费收入398.94亿元,不同于非车险在旅游类、交通类和消费场景类等在互联网场景深化和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互联网车险基本仍停留在互联网是一种销售渠道而已,具体如:一是保险公司业务人员通过保险公司官网(PC、移动端)帮助客户出单,二是用户通过保险公司官网提交简单信息,保险公司客服人员通过电话给客户打电话促成,三是用户通过保险公司官网直接完成保险交易,四是保险公司通过第三方合作而来的多种且暂未统一规范的网络车险,其中资质上可分为有中介互联网资质、有第三方平台备案的以及借资质面世的,技术上可分为直接链接、H5跳转、API接口对接等,操作上可分为直接用户完成、第三方或保险公司电销坐席辅助完成、第三方全程代替完成等,支付上分为直付保险公司帐户、第三方帐户代收代付和第三方代收净费等,无论哪种,目前官方通报的互联网车险基本等同于互联网销售车险,互联网仅仅是渠道属性,早期的发展迅速有互联网+的力量,也不乏网电车险曾有过的独特优惠系数(这可以从2016年商车改革后互联网车险出现负增长可以印证)。


2.分析和判断

当前的互联网车险主要是车险+互联网,即把互联网当做工具,从行业整体情况看,仅是发挥销售渠道的作用,体现了销售渠道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 车险的产品仍是传统行业协会条款,几乎千家一面,不存在任何有互联网介入的条款内容,未经批准,更不允许做任何形式的约定、补充、批改和对责任、期限、权责等的拆分。

2) 定价基础和结构相同,互联网渠道获取的风险因子未被行业普遍显性应用,部分主体有隐性体现。

3) 无论是官网还是第三方平台,只是把销售展示从门店、人员移到了网上,有了PC端或移动端可投保的概念。

4) 渠道式的互联网车险重点解决了网上投保和报价问题,至于投保、支付等流程只是“互联网化”而已,并未做更新,更未做定制。

5) 渠道式的互联网车险在批改上需要线下处理。

6) 渠道式的互联网车险在理赔端与销售端无特殊紧密关联,在理赔上也偏向于传统理赔对互联网工具的简单应用,如报案、查询、通知等。

7) 渠道式的互联网车险基本属于一次性交易,在服务上几乎没有关联,少数最多有些通用通告和链接。

8) 渠道式的互联网车险是传统车险+互联网的真实写照,是互联网思维影响车险变革的初级阶段,也是互联网作为工具在车险领域的逐步深入的应用。

9) 作为超级大渠道的蚂蚁金服、微信等在互联网车险的技术应用上比较超前,也获得了保险公司格外的支持,实现了在线投保、在线支付、在线理赔等不一样的体验设计和车险分等风险因子等,这并不能代表行业比较传统的现状。

10) 互联技术作为工具的应用创新已有雏形,除了销售渠道属性外,还用于风险识别、自动核保、反欺诈、SAAS服务等。


3.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投保录入、批改及续保等能否做到一键解决?

2) 支付能否做到想用啥付都行,想怎么付都行。

3) 交易接口的问题能否及时响应?

4) 从产品研发和服务需求角度能否增加字段和接口?

5) 客户数据的收集、互动和分析能否正常化、经常化?

6) 如何做到方便又能保护隐私?

7) 投保信息的你问我答是否可简化?

8) 客户的画像和投保需求能否被挖掘并被智能应用?


4.其他应用

作为一种工具,互联网也在理赔、服务等环节产生作用,比如手机方式作调度安排升级,客户微信或APP的自助查勘理赔处理、车主服务频道等。

 

明天

 

明天的互联网车险是互联网和车险的有机结合,体现的是产品思维,展示的是以UBI为代表的新型产品,互联网体现了与车险对等的地位。


1.市场主体的表现

1)国际市场已有先例,从国际市场看,有保险公司通过车联网技术收集行驶里程、车速、发动机转速、行驶路线等驾驶数据,对车主的驾驶行为进行模型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车联网保险产品(usegebasedinsurance,简称UBIUBI保险是一种新型的车辆保险,是一种基于使用的保险,前几年在欧美迅速兴起。

2)国内市场随着车联网应用从以导航和娱乐为主向以提升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为目标的转化,UBI一度成为创业、风投和市场的热词,从近几年的市场看,除了众安、安心等互联网保险公司开局销售中就有类UBI影子或布局外,不乏有获得过融资的车险相关创业公司,其中有以OBD为切入的,有以前装为切入的,有以车联网服务为切入的,有以建模切入的,有以手机方式切入的,有以ADAS为切入的,有以与保险交易接口切入的,有主要针对小客车的,也有针对货车的。在短短的几年里,既有融得过亿风投仍在跑马圈地的,也有出征未捷身先死的。


2.市场业务的表现形式

虽然UBI保险能够在用户的行车安全、增值服务、功能服务、成本控制、行为改善、保费降低等方面带来好处,也会在保险公司的优质客户获取、产品创新、赔付控制、费用降低、风险评估、定价精准、欺诈遏制、客户粘性增加等方面产生作用,但目前玩法基本业停留在对客户的驾驶行为评分,在行驶时点、行驶时长、行驶里程、行驶区域、行驶路线、行驶速、三急表现平稳性、专注度等驾驶行为等做出评价分析,即从非保险角度作了评价,而非保险意义下的风险评估识别,给保险公司的仅是在客户筛选上发挥作用,而保险公司基于监管政策的外部要求、UBI模型尚待验证、内部技术人员基础准备等多方原因尚未真正踏入UBI的产品运营模式,甚至在价格影响上也相当有限,仅有的一些“不开就退、停有钱、开得好就奖、不出险就返”等也仅仅是定价因子的应用或变相扩展。

从市场预测看,UBI是近期互联网车险的不二载体。


3.个人分析和判断

1) 从基本概念看,车联网技术大大提升了UBI保险推行的可行性,从行业关系看,车联网广于UBIUBI,从字面看是基于使用的保险,从狭义看,UBI因在车险上有较早较多的应用,一般可指车险;UBI不仅在车险上有应用,也可在其他领域有应用,故汽车人称UBI是基于车联网技术的一种应用,为UBX中的一种。

2) 从发展阶段看,中国UBI尚处于孕育期,市场上尚无严格意义的UBI产品,但市场上有类似实践,特别在风险定价上的功能有所发挥;UBI在中国已具备了监管部门、汽车产业、保险行业、互联技术、创新企业、车主用户等六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现处于酝酿发酵和利益重新分配阶段;UBI保险在2019-2021年之间面市,保险业如能主动迎接挑战,积极参加并主导车联网技术在保险上的应用,就能在2019年出现,否则,在2021年必将出现接受车联网技术普及而被市场、客户倒逼的事实,保险业终将被动推出UBI保险。

3) 从发挥的主要作用看,UBI保险的作用绝非停留在用户筛选和风险定价等层面,这只是切入点;UBI还应充分利用车联网技术,在用户选择、产服研发、风险定价、营销方式改革、理赔方式改革、运营流程重组、两核流程自动化等方面做出贡献;UBI应对社会的风险管理、经济领域的运营效率作出贡献;UBI应成为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UBI应用将成为保险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将成为打造数字保险的先遣部队或主要工具。

4) 从主导力量看,UBI价值链中有需求有能力的主导者一定是车厂和险企;车厂和险企除了有车主这个共同客户外,还有很多共同点:都有有收入无客户的痛点,都属于制造商,产品都有低频高价的特点,都需要车联网技术实现转型;从一般意义看,在整体价值链上车厂的主导功能会更强些,但在保险板块仍将以险企为主。

5) UBI车险是互联网与车险融合后的共同进化,是互联网思维在车险领域的绝佳应用。


4.当前实践建议

1) UBI研发必须符合保险姓保的要求,要体现保险保障性、风险管理和服务的特性,UBI车险的主要承保标的是联网的车,实时车况、用车人、用车时等的风险特征会被很好的描绘,可以开发恰当的产品,即责任保障;通过大数据,可以对车主的驾驶行为做预警和事后干预,改善不良行为,提高驾驶能力,起到风险管理的作用;通过算法,用车人和场景可以得到合理还原,可以给用车人推荐相应的各式保险相关的非车产品购买、车险救援、理赔等和保险外的洗车、维修、保养、美容、二手车置换或买卖等汽车后服务或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推荐,增加客户价值和黏性。

2) UBI研发在盈利模式上要体现在风险差、费差和利差上,重点在于通过技术识别风险,通过技术和经济手段降低风险,实现实际风险比以往风险和预期风险低,通过技术,降低运营损耗,用机器替代人工,降低差错,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人力而降低成本,形成费差。

3) UBI研发必须符合产品特征,即物美价廉方便好玩,要注意的是次序不能乱,要清醒认识到好玩只是在互联网场景下的点缀,特别是对以严监管和高安全性要求的金融产品来说,只能是附加。更要清醒地注意车险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形态,我们还应特别考虑其安全性,因为汽车是出行工具,交通安全是首位,还因为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恰恰又处于高速发展期,需要逐步完善,而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方法,讲的就是管理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讲究的也是安全,从这个角度讲,产品研发必须符合“安全、物美、价廉、方便、好玩”这五个特征。

4) UBI保险的研发应绝佳体现诚信原则和大数法则的精神,诚信是商业的基础,最大诚信是保险的原则,核保时往往先采取的是信任,审核较松,损失发生时,需查验案发乃至投保时等的信息,审核较严,这也是当前行业诟病“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的根源,车联网技术在车险上的应用应能够简单搞清保险过程中的相当事实,这也是UBI产品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方面,那时基于技术的信任会让多方感受美好。大数法则需要样本支撑,车联网技术让车主的个性差异变明显,数据内容丰富,准确度增加,更有助于样本分析的准确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平衡。


5.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数据采集的工具、设备有哪些?

2) 当前各类采集工具的弊端能否被克服,或者将被前装一统天下?

3) 数据项要哪些,标准怎么体现?

4) 数据传输方式周期和储存方式?

5) 数据处理方法的方法有哪些?

6) 驾驶数据等如何与出险频度和程度挂钩?

7) 用户数据产生的风险点、服务机会等的场景描述?

8) 理赔事故出现的场景描述和后续运营能否尽量无痕?

9)各项服务运营能否无缝对接且执行到位?


6.实践描述

明天的互联网车险应成为车险数字化的最佳实践,明天,行业与客户之间是有粘性的,无论何时、何地,两者都能方便的触达和友好的交互,并在良好的体验下解决相关问题。明天,行业对数字技术高度认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应用领域成熟,并被用来重新思考和优化与客户的接触方式、与客户互动的业务流程和服务客户的商业模式。明天,企业高管将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力来预测和带动变革,将熟练应用各类新技术为外部客户经营和内部运营管理服务。

 

未来

 

未来的互联网车险是互联网场景下新的出行方式、新的环境以及新的保险的完全融合,将出现无人驾驶的场景,体现的是用户思维,展示的是风险管理方案,互联网成为了一种场景,一种生态。


1.从汽车、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看车险的变化

1)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上路和普及,未来驾车的风险将发生较大变化,表现为事故率会下降,风险性质会变化,事故后的处理方式会变化,那时的车险也许已不叫车险,而改归属于智能产品责任险的提法,我更进一步提出“天下无车险”的美好愿望,这也许应成为车险从业者的最高境界,也是对社会进步的最终渴望。

2) 从当前看,车联网技术已被广泛提及并在客户风险筛选上积极尝试,希望建立模型,引入风险因子;以ADAS为代表的主动安全也已在跨界接触,希望还能在降低事故率上大显身手;V2X的发展又为用车方式的变化打开了无限的遐想;5G的推广为各式交互和互动提供了成本上的可行;数据的快速收集和算法的不断进步为全面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移动互联的广泛应用已较好的起到了客户教育的作用;这一切都是未来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车险转型升级乃至彻底蜕化的大场景。


2.从行业进步看车险经营的变化

1) 险企应以车主为本,以产业融合为手段,用数据说话,做出精准客户画像,重新定义目标客户,据此定制产品和服务,从外到内的设计流程,满足用户体验,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互动,产生更真实更精准更有效的数据,挖掘用户意愿,接受用户意见,体现用户在公司产品服务流程设计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形成极佳客户体验的个性化定制流程并基于此的科学合理公平的差异化的定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2) 险企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综合考虑,整体布局,切忌只在定价模型上打转转。特别要着重考虑智能交通带来的事故率下降的应用,要考虑智能交通下用车场景的变化和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变化需求以及新增的风险应对需求,要考虑智能对事故后救援及交通帮助、无痕式理赔方式的变化、要考虑驾车方式变化后风险的变化及应对,以及驾驶主体变化后的新风险需求,或许应考虑未来出行的动因和各类出行方式的变化而可能引发的交通工具类保险的巨大变化。


3.从用户风险视角和体验需求的变化看产品的演变

在用户看来,在早期的用车风险中,车损险主要来自于碰撞、倾覆、坠落等意外事故和各式自然灾害,三者险主要来自意外事故,并且初期自身以及他方车损的金额往往会高过人伤责任的赔偿,在赔偿金额中车损占大头,用户在保险方面的需求主要是保的范围足一些,保的流程方便一点,赔的速度快一点,跑的趟数少一点,赔的金额多一些,讲究的是经济补偿(现金赔偿),产品可称之为传统车险,产品基本等同条款,重点在补偿;当今的风险性质无特别变化,但车已逐步联上了网,人伤责任的投保比重越来越大,用户需要的是价廉物美和方便,特别是理赔方面不仅需要得到保障,更需要在用车便利、人伤等处理方面得到帮助,讲究的是实物赔偿和服务的代办,在产品上有了把服务纳入产品的动因,即产品和服务构成了完整的产品形态,在体验上有了互联网介入销售、承保、理赔、服务等各环节带来的便利,也有了基于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定价及服务等新形态,出现了UBI新产品;在无人驾驶阶段,将产生能源及传输、无人驾驶系统等方面的新风险,从而产生了智能车的产品责任,而用户关心的可能的就是用车或美好的出行,至于投保、支付、赔偿等应该都看似无关,一切都在安排中,用户只需同意为风险管理付费即可,此时的产品名称、形态可能已真的不重要,或者说就是一种风险管理方案,不过保障会更合适,服务会更周到!换言之,客户体验会成为核心,企业将从外至内的设计客户体验,会通过各式数字渠道触达客户以及与客户互动,并利用数据做好客户分析并作场景应用,做好效率分析并利用技术作运营改善,重新制定客户风险管理方案,通过数字技术做好内外部的技术上、服务上的无缝衔接,重新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4.从保险的本质看车险的生命周期

互联网车险简言之,其实就是互联网+汽车+保险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互联网是思想、是技术、是工具,也是场景,最高阶段是万物互联,汽车代表的是出行工具,最高阶段是海陆空通用,通称交通工具,而非当前的各自分开,即海上是船,路上是车,空中是飞机,保险意味着是一种风险管理方案,保险姓保,彰显的是互助精神,讲的是诚信,是风险管理的方案之一,重点在于管理低频高额的纯风险,体现的是经济补偿,最高阶段是整体解决方案,即在风险出现后的完美处置和服务,体现的是“需要即在,非需无痕”的特点。

到那个互联网+保险的应用阶段,那时的汽车已不是传统的“四个轮子加个壳”的汽车了,也不仅仅是与连在网上的车,而是具有人的思维且与万物连接的并有应激能力的新“玩意”,此时的保险应是高度定制化的新产品,她因其而生,也必将因其而变。

如果说,早期汽车刚出现时,因为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便捷的最先进的出行方式,更是身份的象征,车险也必将呈现其类奢侈品的特征。在私家车极其普及的今天,车险已成为一种消费品,是一种家庭低频的刚需,车险呈现的是价廉物美的特征,当然,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会期待互联网车险在UBI等新型产品中“呈现因运营效率高而带来的成本红利、理赔简单而感受的福利、服务便利而带来的价值提升”,部分人们或许还追求其好玩的那一面,如驾驶里程少和驾驶评分好的奖励,但那还是个调味品,如不出险返还等,那更是一个噱头。

在未来无人驾驶全面实施时,传统意义的自然灾害归属于财产的一部分,由驾驶人员引起的驾驶责任更多的会归属于无人驾驶系统的产品责任或用电、网络等引起的失效责任,此时是否称之为车险已没那么重要,反倒是车主的用车风险能否得到良好的管理会成为重要关注点,反倒是关注人们出行习惯的变化是否会带来车辆本身的消失或被其他出行方式替代,也可称此时的车险已离展览品不远了。


5.需要思考的问题

1) 买钻子的买的是钻头还是打洞能力,还是要洞?买保险的呢?

2) 评价国家发展看的是GDP还是人民幸福指数?那么对保险监管而言,保费收入增长真的那么重要吗?

3) 无人驾驶过程中各种原因造成能源故障、系统故障等从而引发用车事故,会不会成为系统性风险或区域性系统风险,如会,传统的商业保险适用吗?又该采取哪类风险管理办法?

4) 无人驾驶盛行时,是否还有驾驶的场景,此处的类车险如何处理?当无人驾驶仅仅成为出行的方式之一(而非重要的出行方式时),多少人还是车主,车的保险对个人而言又有多大的重要性?

5) 当事故产生的频度大大降低,直接损失大大减少时,人们是否会将后续的服务要求和间接损失纳入保障范围?

6) 当一车一价被一人车一价替代时,未来会不会用车风险被解析为人、车、系统,形成一人一价、一车一价、一系统一价且在使用时再实行智能组合匹配?


6.场景猜想

那时,“车”也许不叫车,它是一种可载人、可载货的可移动的智能互联的工具,属于万物互联的组成部分,在“出厂”时就具有对财产和责任的全生命周期的保障和风险管理方案,解决如下问题:

1)对设备部件和应用系统的正常损耗换修,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损害造成的损失进行修理、更换等的补偿,直至“车”的生命终结,期间的成本对价也会有合理的曲线表达,成本的支出也有实时的算法和结算。

2)如对在系统操控时的无人驾驶形态下对第三方的人身、财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的赔偿责任的解决方案和补偿,即对财物的修理、更换方案,对人伤的救护和治疗康复,对诸事的料理等以及对后续事项影响的补救措施。

那时,“人”即驾驶员在取得驾驶资格时,已被测试个人身内的驾驶适应性和各项身外的风险性,也已有传统意义上的驾驶责任的解决方案,即承担在驾驶时对第三方的人身、财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的赔偿责任的解决方案和补偿,即对财物的修理、更换方案,对人伤的救护和治疗康复,对诸事的料理等以及对后续事项影响的补救措施。

那时,“人和车”在行驶过程中已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承担着自身和对外的风险责任,风险管理必然考虑或涵盖。那时的人与车并非单一组合,人将真正成为“核心”,个人市场的风险管理方案也将围绕人展开,那时所考虑的重点是人及其家庭,是家庭成员在生老病死的各种阶段、工作生活各种状态、衣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以及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地球外世界各种空间下的风险暴露,“车”仅是财物的一小部分,是身外,出行也仅是生活的一小阶段,是手段,那时的“保险”很重要,因为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保险,“保险”也很不起眼,因为人们关注的不是保险本身,而是其在风险管理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她的作用应该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挥。

那时的“车险”也许真的不叫车险,那时的“车”的各类维修保养将变得格外简单,无需车主操心,她将自主完成,那时的行车风险几乎为零,因为有人工智能在车内外预警干预,那时万一出险之后,会显得非常的有序,因为几乎都有现成的预案,对你的影响会到最低程度,那一切看似不见保险的踪影,其实那是因为有了保险在内甚至主导的完整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