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13个精算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技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人们生活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和贡献的价值也越来越大,其中也包括科技在保险行业的应用。
科技在保险行业中的应用犹如通讯产品从2G到4G的快速更新换代一样,在短短的几年之间也经历了类似的升级与换代。
一、UBI保险科技的 更新换代回顾
第一代:按行驶里程计算保费
以较早进入乘用车保险行业的所谓UBI(Usage Based Insurance/User Behavior Insurance)保险技术为例,国外保险行业早在21世纪初期,某些国家的汽车保险市场就开始出现使用第一代车联网技术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 (国内商用车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UBI保险产品。主要是按照被保险车辆的行驶里程数来计算保费。在那个时候人们普遍用Pay As You Drive(PAYD)来称呼这种保险产品技术应用。
第二代:车联网技术OBD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用第二代车联网技术OBD(On-Board Diagnostic)或T-Box(Telematics BOX)的UBI保险产品出现。第二代车联网技术除了可以采集行驶里程外,还可以对车辆行驶过程中急加速、急减速、油耗等行驶数据进行收集。
第三代:Pay How You Drive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伴随4G通讯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第三代车联网技术被使用到UBI保险产品中。
带有4G无线传输功能的视频监控系统被应用于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对车内驾驶员和车外环境进行监控。这种技术的应用为车辆出险后的事故追责提供了视频图像依据。
第二、三代车联网技术的使用将对驾驶行为的分析引入到汽车保险风险模型中,可以协助保险公司对车辆风险做初步的评估与定价,但是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险管控还只是粗放式的。
有人将这一阶段的UBI保险产品应用称为Pay How You Drive。
第四代:Manage how you drive
当时间推进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后半叶,人工智能AI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第四代车联网技术上采用了基于前视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基于车辆内视的驾驶员监控系统。
与前几代车联网技术相比较,新一代车联网技术对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判断并第一时间告警。
第四代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前几代的明显区别是将被动的事后追责转变为主动防御方式,其对风险管控是细粒度的,能够为UBI保险对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多维度和更深层面的分析。
UBI保险使用第四代车联网技术从某种角度讲改变了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互联”模式,从传统的只有保单购买时的“销售互联”和出险时的“理赔互联”这样一种断点式的“客户互联”方式,改变为保险公司能为客户提供连续的、不间断的互联方式,增强了保险公司与客户的粘合度。
有人将这一阶段的UBI保险产品应用称为Manage how you drive。
当然,第四代车联网技术在UBI保险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有待提升之处。
比如:目前在整个系统流程中,对于系统识别出来的一些高等级风险的处理还需要一定的人工参与才能纠正驾驶员危险驾驶行为,并由此带来一定的成本。从大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双轮驱动车联网技术不断革新。终端对应各种环境下例如雨雪天气、路面结冰等更多因素的引入,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风险判断的准确性;同时云端增加AI算法减少人工参与,通过人工智能AI算法解决流程中的一切问题,这也将会带来风险识别准确性的大大提升和人工成本的直线下降。
二、保险科技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前景与未来方向
面对保险科技,必须要指出的一点是,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
它的目的或者说应用方向,是由使用者也就是保险公司来最终决定的。这个道理,就像汽车是一种工具一样,汽车可以不断地发动机更新换代与提高速度,但是作为驾驶人,你到底需要开着汽车去哪,一定要在你开启发动机之前确定好你的方向和目的地。
曾经有这样关于飞机的一个笑话:一家翱翔在天际的新型客机的载客首飞里,机长激动地对乘客宣布:“各位乘客,欢迎您乘坐BY X新型客机的首次载客飞行。我有两个消息需要向大家宣布,第一个是好消息,那就是我们的BY X新型飞机目前成功达到了它的最快极限速度10^n公里每小时(此处n>=3)。第二个是一个坏消息,就是我们目前也不清楚这家飞机目前在开往哪里。”
这个笑话虽然荒诞,但是从某种角度将深刻地揭示了科技与应用的内在关系。面对科技,作为使用者,必须要先清楚自身要应用科技为了实现什么目的,而不是盲目地因为“热点”或者别人在应用科技,所以自己也要应用科技。
回到保险科技的话题,以UBI应用为例,我们还是要理解使用UBI保险科技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目的:“降赔”还是“降费”?
从保险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可能对于保险业务而言,比如目前的车险,目的也许概括为两类:一个是通过保险科技的应用,为客户节省保费支出,或者称为“降费”;另一个是通过保险科技的应用,降低客户的损失,或者称为“降赔”。有人可能会说,“降赔”和“降费”,这两个不是一回事吗?客户的损失降低了,保费自然也就降低了。其实不然,理论上可能是这样,但现实里却不是。
首先,在目前的市场中,一些风险较低的客户群,他们的保费已经很低了,如果应用保险科技,说实话,保险公司不见得有十足的把握确定说,使用保险科技手段的风险评估一定会比不使用保险科技手段好很多。况且,保险科技手段的使用也是有成本的,这部分成本到底能否被保险科技应用得到的“回报”所抵消,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其次,在目前的市场上,还是客观存在着一些风险较高的客户群,考虑到客户群的保险购买能力,这部分风险的保费价格还没有到一个所谓“精算合理”的价位。对于这部分风险群体,我们应用保险科技的主要目的就是“降赔”,而不是“降费”,因为它们的“费”不能再“降”了,但是“赔”一定要降下来。针对这个领域的应用,一些业内人士已经不再用泛UBI来称呼这种保险应用,而是使用RPI称呼之,也就是Risk-Protection Insurance(风险防护型保险应用)。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目的决定着我们对保险科技的应用方向,如果盲目地为了应用保险科技而去应用保险科技的话,那么可能根本取得不了“正效果”。
所以,作为“保险+科技”的合作伙伴,我们始终希望我们的客户在应用保险科技的时候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的,不要盲目地去“为了做而做”,不要在现实中成为上面那个飞机笑话里的机长主角。
三、基于商用车的一个示例如何打造保险科技的生态闭环?
以商用车保险业务为例,商用车市场由于车辆使用环境复杂出险率、赔付率远高于其它乘用车市场。
保险科技公司为保险公司及其承保的运输企业提供Turn-Key式的风控解决方案。通过AI智能监控终端、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Call Center的风控服务中心等手段,帮助运输企业将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管控起来并且在风险管控的过程中协助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发生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
同时,保险科技公司利用从车、从人、从环境和货物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保险公司的经营数据、保险行业基础数据以及交通运输行业数据综合分析后开发出保险业务全链条平台化产品。为保险公司从客户筛选、产品设计、核保、现场勘查、定损理赔、风险分出、反欺诈等多个业务单元提供定制化服务。
随着产业化越来越细分,对高科技技术更加专业并且熟悉保险业务的保险科技公司将会为保险公司提供整套业务解决方案。与保险公司及承保客户一同打造一个完整的保险科技生态闭环。